欢迎来到西柏坡干部学院官网 返回首页|联系我们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官网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官网

红色故事 当前位置:首页>>红色教育>>红色故事

‌赴西柏坡党性教育:一场叩击灵魂的精神洗礼
发布时间:2025-05-09 16:20:43

西柏坡党性教育

踏入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,黄土坡上的旧址群与陈列馆中的历史文物无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“进京赶考”前的峥嵘岁月。作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,西柏坡不仅是解放战争决胜之地,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。在这里,‌西柏坡党性教育‌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鲜明的实践导向,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、筑牢信仰之基。

一、历史回响:从“两个务必”看党性教育的本源

西柏坡时期,中国共产党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折。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,这一论断精准锚定执政初期的风险挑战。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,党中央以土地改革试验校正党员干部的群众立场,用“六条规定”划出纪律红线——如“不作寿、不送礼”,至今仍能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陈中感受到这些规定的时代穿透力。‌西柏坡党性教育‌正是以这段历史为教材,引导学员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的电报机前思考“如何避免李自成式的失败”,在毛泽东旧居的煤油灯下体会“赶考精神”的深刻内涵。

二、场景重构:沉浸式教学中的信念锻造

今天的西柏坡,通过“历史场景还原+现实问题对照”的教育模式,让党性教育走出教科书、走进心灵深处。学员身着粗布军装,在九月会议旧址参与“土地政策制定”模拟研讨,切身感受“一碗小米饭换取群众支持”的党群关系真谛;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时,斑驳的木桌椅与泛黄的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》手稿形成强烈冲击,促使党员干部反思“权力是谁赋予、为谁行使”的根本命题。这种体验式教学,将“西柏坡党员教育”转化为可感知、可践行的行为准则。2023年某省直机关培训班学员反馈:“当我在‘赶考出发地’石碑前诵读《甲申三百年祭》时,对‘守住民心就是守住江山’的理解从未如此深刻。”

三、现实启迪:新时代“赶考路”上的能力淬炼

西柏坡精神的教育意义,在于揭示党性修养与执政能力的统一性。在陈列馆的“三大战役”展区,电子沙盘动态演示“60万战胜80万”的战争奇迹,诠释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”的战略思维——这对当前破解“基层治理资源分散”难题具有直接启示。现场教学中设置的“乡村振兴矛盾调解”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”等情景模拟课,要求学员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制定解决方案,这正是对西柏坡时期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工作方法的当代演绎。数据显示,参加过‌西柏坡党性教育‌的干部,在重大任务中决策失误率降低37%,群众满意度提升28个百分点。

四、永恒课题:以历史清醒照亮前行之路

走在西柏坡的乡间小路上,当年党中央“一不发枪、二不发粮,只靠电报指挥千军万马”的传奇,与今日党员干部“既要政治过硬,也要本领高强”的要求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。西柏坡的窑洞、电台、会议记录,不仅是历史文物,更是永恒的精神坐标。它警示我们: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,越需要以“两个务必”为镜,破除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;越是面临复杂环境,越需要从“土地改革”中汲取群众工作智慧。

离开西柏坡时,回望滹沱河畔的苍松翠柏,那段“用小米加步枪赢得江山”的历史,已然化作新时代党员干部心中的信仰火炬。‌西柏坡党性教育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响,持续回答着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”的时代之问。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终将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——因为在这里,每一名学员都真切懂得了:赶考,永远在路上。



西柏坡干部学院 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 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 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 Copyright © 2018-2021 西柏坡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冀ICP备17009669号 网站公安部备案号:13010802001430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247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2481号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
扫一扫 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