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电话:
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
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精神谱系中,西柏坡是永远闪亮的坐标。这里不仅是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革命圣地,更以“两个务必”的精神火炬,点燃了党性教育的永恒光芒。当历史的硝烟散去,西柏坡党性教育却始终如一面“永不褪色的旗帜”,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校准信仰坐标、锻造政治忠诚。解码其背后的深层逻辑,正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亟需回答的时代命题。
解码精神基因:“两个务必”为何历久弥新?
1949年,党中央从西柏坡启程“进京赶考”,毛泽东同志以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的告诫,为中国共产党人刻下精神底色。这一论断之所以能穿透时空,在于它精准把握了政党建设的本质规律:越是接近胜利,越需警惕精神懈怠;越是执掌政权,越需坚守初心本色。
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独特之处,正在于将这一“精神基因”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载体。通过“重走赶考路”实景教学、与革命后代对话访谈、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,抽象的理论说教化为具象的情感共鸣。正如某央企党委书记在培训心得中写道:“站在毛主席当年发出‘两个务必’的院落里,我才真正读懂‘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’的重量。”这种从历史现场到思想深处的穿透力,正是党性教育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关键密码。
解码时代价值:一面旗帜何以照亮未来?
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旗帜意义愈发凸显。它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“存储器”,更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的“解码器”:
面对“躺平”“佛系”等思想苗头,它以“赶考永远在路上”的警醒,重塑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;
针对“脱离群众”的危险,它通过“小米饭体验课”“支前民兵团”角色扮演,重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;
着眼数字化时代的信仰建构,它开发“云上西柏坡”数字馆,让“两个务必”通过短视频、互动游戏触达年轻党员。
2023年,西柏坡教育基地接待量突破60万人次,其中“90后”学员占比达35%,年轻党员在留言墙上写下“这里的每一粒黄土都在讲述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’”。这种代际传承的生动图景,正是党性教育永不褪色的最佳注脚。
结语:以永恒之光映照新征程
从黄土坡上的“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”,到新时代党性教育的“第一课堂”,西柏坡用八十载实践给出了答案:唯有将精神内核融入时代脉搏,让历史智慧对接现实需求,党性教育才能真正成为“永不褪色的旗帜”。当千万党员干部从这里带走的不只是感动,而是融入血液的信仰力量,西柏坡的故事,就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——一个关于初心如磐、薪火相传的永恒叙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