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电话:
13933007414 高老师(微信同号)
19711939228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培训基地: 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引言
1949年3月,党中央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,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提出“进京赶考”的命题,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清醒与奋斗精神。70余年过去,“赶考”之路仍在继续,西柏坡精神——以“两个务必”(务必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作风,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)为核心,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。在新时代红色教育中,如何解码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密码,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?
一、西柏坡精神:历史坐标中的“赶考”初心
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,也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。在这里,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,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,奠定了建国的政治基础。毛泽东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,不仅是对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骄傲情绪的警醒,更是对长期执政的深刻思考。
历史启示:
执政为民的起点:西柏坡时期,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,确立了“人民至上”的根本立场。
自我革命的基因:“不做李自成”的警示,体现了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决心。
二、新时代“赶考”: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映照
今天的中国,面临百年变局与复兴重任,“赶考”从未结束,只是考题不同:
考题一:如何防范精神懈怠?
物质丰富的今天,“两个务必”仍是抵御享乐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利器。红色教育通过重温西柏坡故事,唤醒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。
考题二:如何答好人民答卷?
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正是新时代“赶考”的实践,与西柏坡时期“耕者有其田”的承诺一脉相承。
案例:西柏坡纪念馆的沉浸式党课,通过场景还原、互动体验,让学习者深刻体会“进京赶考”的紧迫感。
三、传承密码:红色教育如何激活西柏坡精神?
从历史到课堂:理论武装
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党校课程,以“两个务必”对照新时代作风建设,如“中央八项规定”正是这一精神的当代践行。
从旧址到现场:体验教学
组织党员干部走进西柏坡,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宣誓,在防空洞遗址中感悟“小米加步枪”的奋斗精神。
从传统到创新:数字赋能
利用VR技术重现“三大战役”决策场景,通过新媒体传播“赶考”微党课,让年轻一代在互动中触摸历史。
结语:永远在路上的“赶考”
西柏坡精神不是尘封的记忆,而是永恒的考题。新时代红色教育的关键,在于将“两个务必”转化为行动自觉,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铭记:
“我们面临的挑战再严峻,也不及当年的西柏坡;我们手中的资源再丰富,也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传家宝。”
重温“赶考”路,是为了走好未来的每一步。唯有传承好西柏坡精神的密码,方能在这场跨越时空的考试中,交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答卷。